首页 > 其他小说 > 盗墓:白家胜利,万事顺意 > 第2339章 天墓无极(24)

第2339章 天墓无极(24)(2/2)

目录

陈寻的心思瞬间活络起来。他想起当年在洛阳古墓中,石棺上也刻着类似的符号,只是当时没时间深入研究。“我能借一本《天文秘录》的影印本吗?”他问道,“我想回去研究一下这个符号。”

馆长欣然同意。当天下午,陈寻和孙胖子回到聚义轩茶馆,点了一壶茶,对着影印本仔细研究起来。那个龙形符号线条简洁,却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,与《天文秘录》中其他的天文符号截然不同。

“你说,这个符号会不会和华夏龙脉有关?”孙胖子猜测道,“当年周教授不是说,《天文秘录》里藏着龙脉的秘密吗?”

陈寻点了点头:“很有可能。不过要破解这个符号,还需要更多的线索。我记得当年在延安,周教授研究《天文秘录》时,曾提到过一本叫《龙脉考》的古籍,据说里面记载了很多关于龙脉的符号。可惜那本书在战乱中遗失了。”

就在两人一筹莫展时,茶馆的门被推开了。一个穿蓝色长衫的老人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一个布包,径直来到他们桌前。“请问是陈寻先生吗?”老人问道,声音有些颤抖。

陈寻抬头一看,觉得老人有些眼熟,却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。“我是,请问您是?”

“我是周教授的学生,名叫李默。”老人说道,眼中泛起了泪光,“周教授临终前,让我把这个交给您。他说,只有您能解开《天文秘录》的最终秘密。”

李默打开布包,里面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,封面上写着“龙脉考”三个大字。陈寻和孙胖子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,没想到这本遗失多年的古籍,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。

“周教授是怎么找到这本书的?”陈寻问道。

“抗战胜利后,周教授一直在寻找《龙脉考》,”李默回忆道,“直到1948年,他在一个旧货市场偶然发现了这本书。可惜当时他身体已经很不好了,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就去世了。他说,这个龙形符号是龙脉的‘钥匙’,只要解开它,就能找到华夏龙脉的核心位置。”

陈寻翻开《龙脉考》,里面果然记载了很多与龙脉相关的符号和文字。经过几天的研究,他终于破解了那个龙形符号的秘密。原来,这个符号代表着“昆仑之眼”——传说中华夏龙脉的源头,位于昆仑山的深处。

“昆仑之眼?”孙胖子惊讶地说道,“那地方不是当年我们和血骷髅组织交手的地方吗?难道龙脉的核心就在那里?”

“很有可能,”陈寻说道,“当年血骷髅组织之所以要抢夺《天文秘录》,恐怕也是为了寻找龙脉的秘密。如果能找到昆仑之眼,不仅能保护龙脉,还能为国家带来福祉。”

然而,要去昆仑山寻找昆仑之眼并非易事。昆仑山地形复杂,气候恶劣,而且还有很多未知的危险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都已经老了,身体早已不如当年。

“陈爷,要不我们把这个秘密告诉国家?”孙胖子建议道,“让专业的探险队去寻找昆仑之眼,我们在后方提供支持。”

陈寻摇了摇头:“这个秘密太过重要,不能轻易告诉别人。而且,只有我们知道《天文秘录》和《龙脉考》的关联,别人不一定能解开其中的谜团。我决定了,我们亲自去一趟昆仑山。”

孙胖子愣了一下,随即坚定地说道:“好!陈爷,我陪你去!就算是死在昆仑山,我也无怨无悔!”

几天后,陈寻和孙胖子收拾好行装,踏上了前往昆仑山的旅程。他们乘坐火车到了兰州,然后换乘汽车,朝着昆仑山的方向进发。一路上,他们看到了连绵的雪山、辽阔的草原和荒凉的戈壁,心中充满了感慨。

经过几天的奔波,他们终于抵达了昆仑山脚下的一个小镇。小镇上的居民大多是牧民,看到他们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,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。陈寻和孙胖子找了一家客栈住下,开始打听前往昆仑山深处的路线。

客栈老板告诉他们,昆仑山深处有一个叫“死亡谷”的地方,那里气候恶劣,经常发生暴风雪和雪崩,而且还有很多野生动物,很少有人敢进去。“据说死亡谷里还有鬼火,很多进去的人都再也没有出来过。”老板压低声音说道。

陈寻和孙胖子知道,死亡谷很可能就是昆仑之眼的所在地。他们没有退缩,第二天一早,就带着足够的食物和水,朝着死亡谷进发。

进入死亡谷后,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。寒风呼啸,雪花飞舞,能见度不足十米。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着,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。孙胖子的体力渐渐不支,陈寻只好扶着他,慢慢前进。

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,突然看到远处有一道微弱的光芒。他们朝着光芒的方向走去,发现光芒来自一个山洞。山洞的洞口被冰雪覆盖,看起来非常隐蔽。

陈寻和孙胖子清理掉洞口的冰雪,走进了山洞。山洞里很宽敞,墙壁上刻着很多古老的符号,与《天文秘录》和《龙脉考》中的符号相似。山洞的尽头,有一个圆形的石台,石台上摆放着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,散发着柔和的光芒。

“这就是昆仑之眼!”陈寻激动地说道。

就在他们靠近石台的时候,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。他们回头一看,只见一个黑影从山洞的阴影里走了出来。黑影的体型高大,看不清面容,身上散发着一股阴冷的气息。

“你们是谁?竟敢闯入我的领地!”黑影开口说道,声音沙哑而冰冷。

陈寻和孙胖子心中一惊,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有人。“我们是来寻找昆仑之眼的,”陈寻说道,“我们没有恶意,只是想保护华夏龙脉。”

“保护龙脉?”黑影冷笑一声,“你们不过是为了贪图龙脉的力量罢了。我守护这里已经几百年了,绝不会让你们得逞!”

说完,黑影朝着他们冲了过来。陈寻和孙胖子赶紧躲闪,与黑影展开了激烈的搏斗。黑影的功夫很厉害,陈寻渐渐有些吃不消了。就在这危急关头,孙胖子突然想起了《龙脉考》中记载的一个咒语。他赶紧念出咒语,石台上的水晶球突然发出一道强烈的光芒,朝着黑影射去。

黑影被光芒击中,发出一声惨叫,倒在地上。陈寻和孙胖子趁机冲了上去,将黑影制服。他们揭开黑影的面罩,发现竟然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。

“你是谁?为什么要守护这里?”陈寻问道。

老人叹了口气:“我是昆仑之眼的守护者,世代相传。当年魔国灭亡后,我的祖先就开始守护这里,防止有人滥用龙脉的力量。我以为你们也是为了龙脉的力量而来,所以才对你们动手。”

陈寻点了点头:“我们明白你的苦衷。我们不是为了贪图龙脉的力量,而是为了保护它,防止它落入坏人手中。现在国家强大了,我们会用龙脉的力量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。”

老人听了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好!我相信你们。既然如此,我就把昆仑之眼交给你们。但你们要记住,龙脉的力量是神圣的,绝不能用来作恶。”

陈寻和孙胖子郑重地点了点头。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水晶球收好,然后跟着老人走出了山洞。

回到北平后,陈寻和孙胖子将昆仑之眼交给了国家。经过专家的研究,发现昆仑之眼确实蕴含着巨大的能量,而且与华夏的龙脉息息相关。国家利用昆仑之眼的能量,改善了生态环境,促进了经济发展,为人民带来了很多福祉。

陈寻和孙胖子也因为发现昆仑之眼,再次受到了国家的表彰。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,依旧过着平淡的生活。每天清晨,陈寻还是会来到故宫博物院,看着那部《天文秘录》,而孙胖子则在他的古董店里,接待着来来往往的客人。

他们知道,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。但他们也明白,保护国家文物和历史的责任,永远不会结束。他们会将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告诉年轻一代,激励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。

夕阳下,陈寻和孙胖子并肩走在故宫博物院的青砖路上,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。他们的脸上带着安详的笑容,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。而那部《天文秘录》和昆仑之眼,则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,继续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见证着这个古老国家的辉煌未来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陈寻和孙胖子都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,行动也渐渐迟缓起来。但他们依旧保持着每天见面的习惯,不是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厅前,就是在聚义轩茶馆的老位置上。

这天,两人像往常一样坐在聚义轩喝茶,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来。是李默,周教授的学生,也是当年把《龙脉考》交给他们的人。李默也老了,拄着一根拐杖,走路颤颤巍巍的。

“李默,你怎么来了?”陈寻赶紧起身,扶他坐下。

李默喘了口气,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,递给陈寻:“陈先生,这是周教授的手稿。他临终前说,这些手稿里还有一些关于《天文秘录》和龙脉的补充研究,让我在合适的时候交给你。我最近身体越来越差,怕再拖下去就来不及了。”

陈寻接过布包,心中百感交集。他打开布包,里面是一叠泛黄的手稿,上面写满了周教授的字迹。他随便翻了几页,发现里面不仅有对《天文秘录》中天文知识的深入解读,还有对龙脉分布和能量运用的详细记载。

“太好了!这些手稿太珍贵了!”陈寻激动地说道,“周教授真是用心良苦啊。”

李默点了点头:“周教授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些东西,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《天文秘录》和龙脉的秘密造福人类。现在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,他也可以安息了。”

就在这时,聚义轩的伙计跑了进来,神色慌张地说道:“陈先生,孙先生,不好了!故宫博物院着火了!”

“什么?”陈寻和孙胖子都大惊失色,赶紧站起身,朝着故宫博物院的方向跑去。

远远地,他们就看到故宫博物院的方向浓烟滚滚,火光冲天。很多人都在围观,消防车也已经赶到了现场,正在紧张地灭火。陈寻和孙胖子挤过人群,看到故宫博物院的部分建筑已经被大火吞噬,存放《天文秘录》的展厅也岌岌可危。

“《天文秘录》!”陈寻大喊一声,想要冲进去,却被消防员拦住了。

“老先生,危险!里面火势太大,不能进去!”消防员说道。

陈寻急得团团转,眼泪都快流出来了:“那里面有我们国家的珍贵文物,不能毁了啊!”

就在这时,故宫博物院的馆长跑了过来,脸上满是烟灰:“陈先生,您放心,《天文秘录》已经被安全转移了。我们的工作人员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,就冲进展厅,把《天文秘录》和其他重要文物都抢救了出来。”

陈寻和孙胖子这才松了一口气,瘫坐在地上。孙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:“太好了!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。”

经过消防员的努力,大火终于被扑灭了。虽然故宫博物院的部分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,但重要文物都得到了妥善保护。事后调查发现,火灾是由于电路老化引起的。

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,国家决定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面的修缮和改造,同时加强消防安全措施。陈寻和孙胖子也积极参与其中,为修缮工作提供了很多建议。他们根据周教授的手稿和自己的经验,建议在存放《天文秘录》的展厅安装更先进的消防系统和安保设备,确保文物的安全。

几个月后,故宫博物院的修缮工作完成了。重新开放的那天,陈寻和孙胖子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开幕式。看着焕然一新的故宫博物院,他们心中充满了欣慰。存放《天文秘录》的展厅也变得更加安全和现代化,玻璃柜采用了最先进的防爆玻璃,周围还安装了红外线报警装置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。

“这下好了,《天文秘录》可以永远安全地存放在这里了。”孙胖子感慨地说道。

陈寻点了点头:“是啊。但我们也要记住,保护文物不仅仅是保护它们的实体,更重要的是传承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。我们要把这些故事告诉更多的人,让年轻一代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,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。”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陈寻和孙胖子经常会来到故宫博物院,给游客们讲解《天文秘录》的历史和传奇经历。他们的故事吸引了很多人,尤其是年轻人,激发了他们对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的兴趣。

李默的身体越来越差,不久后就去世了。陈寻和孙胖子参加了他的葬礼,心中充满了悲伤。他们知道,又一位为文物保护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离开了他们。但他们也相信,李默的精神会永远传承下去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陈寻和孙胖子的身体也越来越差。他们很少再出门,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,回忆着过去的往事。但他们依旧关心着《天文秘录》和故宫博物院的情况,经常让家人给他们带来相关的消息。

这天,陈寻的孙子来看他,手里拿着一本新出版的《天文秘录解读》。“爷爷,你看,这是根据周教授的手稿和你的讲述编写的书,现在很受欢迎呢。”孙子兴奋地说道。

陈寻接过书,仔细地翻看着。书中详细介绍了《天文秘录》的历史、内容和传奇经历,还有很多珍贵的图片。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好,好啊。只要《天文秘录》的故事能一直流传下去,我们就没有白忙活。”

孙胖子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,他躺在病床上,拉着陈寻的手:“陈爷,我可能快要不行了。我这辈子能认识你和赵虎,能为保护《天文秘录》出一份力,我已经很满足了。”

陈寻紧紧地握着他的手,眼泪流了下来:“胖子,你不会有事的。我们还要一起去看《天文秘录》,一起去聚义轩喝茶呢。”

但孙胖子还是走了,在一个安静的午后,安详地闭上了眼睛。陈寻参加了他的葬礼,看着孙胖子的遗像,心中充满了悲痛。他知道,他又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战友和朋友。

孙胖子去世后,陈寻的身体也越来越差。他躺在家里的床上,经常会想起过去的往事,想起洛阳古墓的惊险,想起被日军追杀的日子,想起在延安的艰苦奋斗,想起和赵虎、孙胖子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光。

这天,陈寻的家人告诉他,故宫博物院为他和孙胖子、赵虎建立了一座纪念碑,纪念他们为保护《天文秘录》做出的贡献。陈寻听了,脸上露出了笑容:“好,好啊。我们三个又可以在一起了。”

不久后,陈寻也安详地去世了。他的家人按照他的遗愿,将他的骨灰和赵虎、孙胖子的骨灰一起,安放在了故宫博物院的纪念碑旁。

每年,都会有很多人来到纪念碑前,缅怀这三位为保护国家文物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。他们的故事,也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一段传奇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保护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而努力奋斗。

而那部《天文秘录》,则静静地躺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厅里,继续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,见证着这个古老国家的辉煌未来。它就像一盏不灭的明灯,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,永远激励着人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