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35章 归墟迷途(120)(2/2)
王婶从铺子里端出刚熬好的豆沙馅,笑着说:“你这船形包子,帆都歪了,小心蒸出来像翻了船。”
“嗨,这不是还没定稿嘛!”胖子赶紧把歪掉的船帆捏正了点,又沾了点灵脉珠粉末,“等胖爷蒸出来,保证又好看又好吃,比他们扎的花灯还吸引人!”
正说着,吴邪和张起灵扛着一捆“灵脉竹”走了过来——这是昨天去后山砍的,竹竿里带着淡淡的灵脉力,用来做花灯的骨架正好。“胖子,你这包子捏得不错啊,比上次的‘面团疙瘩’强多了。”吴邪放下竹竿,拿起一个鱼形包子,指尖碰到灵脉珠粉末,泛起一点微光。
张起灵也拿起一个贝壳形包子,轻轻捏了捏:“皮再薄点,馅能多放些。”他说着,用指尖在包子皮上轻轻压了压,原本有点厚的皮立刻变得均匀,边缘还捏出了两道细缝,像真的贝壳纹路。
“还是小哥厉害!”胖子赶紧学着张起灵的样子捏包子,手指笨拙地压着皮,虽然没那么精致,但也比之前强了不少,“等会儿蒸出来,先给你们尝尝!”
可刚蒸上第一笼花灯包子,阿瑶就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,手里拿着几张皱巴巴的灵脉纸:“不好了!扎花灯用的灵脉纸都变脆了,一折就破!”
众人赶紧跟着阿瑶去沙滩上看,果然,渔民们手里的灵脉纸一折就裂了道缝,原本泛着淡金光的纸,此刻光泽也弱了不少。老秀才拿着一张纸,心疼地说:“这灵脉纸是上个月从蓬莱买的,本来挺结实的,怎么突然就变脆了?再过三天就是灵脉节,没纸扎花灯可怎么办?”
顾砚抱着《博物志》匆匆赶来,他翻到“灵脉纸”的章节,指尖在书页上划过:“灵脉纸靠灵脉力维持韧性,要是周围灵脉有轻微波动,纸就会变脆。应该是最近灵脉节快到了,大家都在准备,灵脉力有点分散,才导致纸出了问题。”
“那怎么办?总不能灵脉节不扎花灯吧?”一个渔民着急地问,“每年灵脉节放花灯,都是祈求灵脉安宁的,要是没花灯,心里总觉得不踏实。”
鲛人首领这时也来了,她手里拿着几张用鲛人泪泡过的“鲛绡纸”,递了过去:“这鲛绡纸能暂时用,但数量不够,只能做几个小花灯。”
顾砚继续翻《博物志》,突然眼睛一亮:“有了!《博物志》说,用灵脉珠粉末混在纸浆里,再用蜃楼镜的光烘干,就能做出更结实的灵脉纸,还能增强灵脉力,比原来的纸还好!”
“灵脉珠粉末胖爷有!”胖子立刻举手,“早上做包子还剩了不少,都在包子铺的罐子里!”
“蜃楼镜我有!”阿瑶晃了晃手里的蜃楼镜,镜光泛着淡粉,“烘干纸肯定没问题!”
“那我们分工合作!”吴邪立刻安排,“渔民们负责准备纸浆,顾砚你指导大家加灵脉珠粉末;阿瑶和鲛人首领负责用鲛绡纸和新做的灵脉纸扎花灯;我和小哥去后山砍更多的灵脉竹,做花灯架;胖子你……”
“胖爷负责做花灯包子!”胖子抢着说,“顺便帮大家递材料,保证不耽误事!”
众人立刻行动起来。包子铺的案板被临时征用,渔民们把纸浆倒在大盆里,顾砚一边加灵脉珠粉末,一边搅拌:“少加点,太多了纸会太硬,不好扎;太少了又没韧性,刚好能让纸泛淡淡的金光就行。”
阿瑶拿着蜃楼镜,镜光均匀地照在刚做好的纸上,纸很快就干了,摸起来又软又结实,泛着温和的金光,比原来的灵脉纸还好。“太神奇了!”阿瑶兴奋地说,“用这个纸扎花灯,晚上放的时候肯定特别亮!”
吴邪和张起灵扛着灵脉竹回来,渔民们立刻开始做花灯架。张起灵的手特别巧,几根竹竿在他手里很快就变成了精致的鱼形架,连鱼鳞的纹路都留了出来。小海生和孩子们围在旁边,眼睛都看直了:“张叔叔好厉害!这个鱼花灯好像真的会游一样!”
胖子在做包子的间隙,也没闲着——帮渔民递灵脉珠粉末,帮阿瑶扶花灯架,还时不时把刚蒸好的热包子递给大家:“尝尝胖爷的新作品!豆沙馅的花灯包子,甜滋滋的,补充体力!”
忙到傍晚,第一批新的灵脉纸扎的花灯终于做好了——鱼形花灯的鳞片泛着金光,贝壳花灯的边缘缀着灵脉珠,船形花灯的帆上写着“岁岁常宁”,比原来的花灯还好看。渔民们看着花灯,都松了口气:“这下灵脉节不用担心没花灯了!”
顾砚翻开《博物志》,在扉页上写下“灵脉节前夕,众人合力制灵脉纸,补花灯之缺,此乃同心之兆”,笔尖落下,书页上竟浮现出一行淡灵光的小字,是张华的笔迹:“同心则灵脉聚,烟火则人间暖——张华留”。
“张华又留言了!”顾砚笑着把书递给众人看,“他肯定也在为我们高兴。”
阿瑶掏出蜃楼镜,把大家忙碌的场景和做好的花灯都录了下来:“我要把这些都织进蜃楼里,让蓬莱的人也看看望鲸湾的灵脉节有多热闹!”
第二天,众人又去海底查看了灵脉泉的情况——担心灵脉纸变脆是灵脉异常导致的。鲛人首领带着大家潜入海底,灵脉泉的金光依旧旺盛,护脉阵的符文闪烁着,灵脉藻上重新结满了灵脉珠,连之前的灵脉蚌都再次出现了,蚌壳里躺着几颗小灵脉珠,像是特意留给他们的。
“灵脉没问题,之前只是灵脉力暂时分散,现在已经恢复了。”鲛人首领笑着说,捡起灵脉蚌留下的珠子,“这些珠子刚好可以用来装饰花灯,晚上放的时候会更亮。”
回到望鲸湾,胖子的花灯包子也终于做好了——鱼形包子的鳞片用灵脉珠粉末捏得栩栩如生,贝壳包子的馅是豆沙和灵脉珠粉末混合的,甜而不腻,船形包子的帆虽然还是有点歪,但已经比之前好看多了。“胖爷的花灯包子大功告成!”胖子把包子摆成一排,像小灯笼一样,“灵脉节晚上,咱们就吃这个!”
灵脉节当天,望鲸湾比平时更热闹。白天,渔民们把做好的花灯都挂在沙滩的木架上,五颜六色的花灯在阳光下泛着光,吸引了不少附近村落的人来参观。胖子的包子铺前排起了长队,大家都想尝尝“花灯包子”,连鲛人首领的族人都来了,手里拿着鲛绡做的小礼物,送给望鲸湾的村民。
晚上,沙滩上点起了篝火,渔民们把花灯放在海面上,一盏盏花灯顺着海浪漂远,泛着金光,像一片流动的星星。小海生和孩子们手里拿着小花灯,兴奋地跟着大人跑,嘴里喊着:“灵脉安宁!望鲸湾平安!”
众人坐在篝火旁,手里拿着花灯包子,看着海面上的花灯,心里满是温暖。吴邪咬了一口鱼形包子,豆沙馅的甜混着灵脉珠的清香,在嘴里散开:“今年的灵脉节,比往年更热闹。”
张起灵点头,手里拿着一盏小贝壳花灯,轻轻放在海面上:“以后都会这样。”
胖子嘴里塞满了包子,含糊不清地说:“明年胖爷要做更大的花灯包子,还要扎个胖爷形状的花灯,让大家都记住胖爷!”
顾砚翻开《博物志》,在灵脉节的记录旁,张华又留了新的字迹:“花灯映海,包子飘香,人间烟火,便是灵脉最美的模样——张华留”。
阿瑶掏出蜃楼镜,镜里映着海面上的花灯和众人的笑脸,她笑着说:“我要把这个画面永远留在蜃楼里,不管以后我们去哪,都能看到今天的样子。”
鲛人首领看着海面上的花灯,轻声说:“以后每年灵脉节,鲛人津的族人都会来望鲸湾,和大家一起过,一起守护这片海,守护我们的灵脉。”
篝火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,温暖而明亮。海面上的花灯越漂越远,金光在海面上连成一片,像一条通往远方的光路。孩子们的笑声、大人们的聊天声、海浪的拍岸声,混在一起,构成了望鲸湾最温暖的夜晚。
夜深了,众人慢慢散去,只有沙滩上的篝火还在燃烧,映着剩下的几盏花灯。吴邪和张起灵坐在海边的石凳上,看着海面上的花灯,手里攥着一颗灵脉珠,珠子泛着淡金光,像一颗小小的星星。
“你说,明年的灵脉节会是什么样?”吴邪轻声问。
张起灵握住他的手,指尖带着熟悉的温度:“会更热闹。”
吴邪笑了,靠在张起灵肩上,看着远处的花灯渐渐消失在夜色里。他知道,未来的日子里,或许还会有灵脉的小波动,还会有需要他们一起解决的小事,但只要身边有这些伙伴,有望鲸湾的烟火气,就足够了。
胖子的呼噜声从远处的木屋传来,顾砚还在整理《博物志》的记录,阿瑶在给蜃楼镜充电,鲛人首领在海边和族人聊天,小海生已经趴在妈妈怀里睡着了,手里还攥着一颗灵脉珠。
望鲸湾的夜晚,安静而美好。灵脉泉的金光笼罩着整个海湾,海面上的花灯还在漂远,星星在天空中闪烁,一切都那么安宁,那么温暖。
这不是结束,因为灵脉的守护从未停止,因为人间的烟火永远不会熄灭;但这也是最美的开始,是他们在平凡的日常里,用爱和陪伴,守护着彼此,守护着这片深爱的土地,守护着属于他们的,岁岁常宁的时光。
而在《博物志》的最后一页,一行新的淡灵光字迹正缓缓浮现,带着张华的温柔笑意:“愿望鲸湾的花灯,年年映海;愿守护的伙伴,岁岁相伴——张华留”。
灵脉节后的望鲸湾,像是被镀上了一层更暖的光。沙滩上的花灯架还没拆,成了孩子们新的玩乐场——小海生带着伙伴们,把剩下的灵脉纸剪成小蝴蝶,系在架上,风一吹,淡金光的蝴蝶跟着飘,像一群会飞的星星。包子铺前的队伍比平时更长了,不仅有本村人,还有不少从邻村来的游客,都是听说了灵脉珠包子和灵脉节的花灯,特意来凑热闹的。
“胖爷的灵脉珠豆沙包,每天限量一百笼啊!”胖子穿着新换的红色围裙,腰上系着个装灵脉珠粉末的小布包,一边给包子捏褶一边喊,“刚出锅的,热乎着呢!来晚了可就没了!”
一个穿青布衫的商人模样的人,手里拎着个锦盒,排在队伍末尾,好奇地问前面的渔民:“老哥,这灵脉珠包子真有那么神奇?吃了能怎么样啊?”
“那可不!”渔民拍着胸脯,“灵脉珠是咱望鲸湾灵脉结的宝贝,吃了身子舒坦,连感冒都少!再说了,胖爷的手艺,那是顶顶好的!”
商人点点头,目光落在不远处阿瑶摆的小摊子上——摊子上放着几个用灵脉珠串的小饰品,有鱼形的,有贝壳形的,泛着淡金光,旁边还摆着个小蜃楼镜,镜里循环播放着灵脉节放花灯的景象,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。
“姑娘,这灵脉珠饰品怎么卖啊?”商人走过去,拿起一个鱼形吊坠,指尖碰到珠子,一股温和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,很是舒服。
阿瑶笑着说:“这个二十文一个,都是用海里捡的小灵脉珠做的,不破坏灵脉,您要是喜欢,还能帮您刻字。”
商人眼睛一亮,又拿起几个饰品看了看:“我是从城里来的,做饰品生意的。你们这灵脉珠品质这么好,能不能多给我弄点?我按高价收,越多越好!”
阿瑶愣了一下,下意识看向不远处正在帮渔民修渔网的吴邪和张起灵。吴邪听到动静,放下手里的渔网走过来:“老板,您想要多少灵脉珠?”
“越多越好!”商人掏出锦盒,里面装着一锭银子,“我打算把灵脉珠做成首饰,在城里卖,肯定受欢迎!这银子您先拿着,算定金,我要一百颗,不,两百颗!”
吴邪没接银子,而是皱了皱眉:“灵脉珠是望鲸湾灵脉自然结的,不是说采就能采的。要是采多了,会影响灵脉的稳定,望鲸湾的海水、灵脉藻都会受影响。”
商人脸上的笑容淡了些:“不就是几颗珠子吗?大海里那么多,采两百颗能有什么影响?我给您加钱,三倍!”
“不是钱的事。”张起灵也走了过来,他手里拿着一颗刚从海边捡的小灵脉珠,递给商人,“灵脉珠是灵脉的一部分,每颗珠子都要长三个月才能成熟。要是大量采,灵脉来不及恢复,就会像之前灵脉纸变脆一样,出问题。”
商人还想再说什么,顾砚抱着《博物志》匆匆赶来,他翻到“灵脉珠开采”的章节,指着上面的字:“您看,《博物志》里记载,灵脉珠不可过量开采,每月最多采三十颗,还要留一半给灵脉藻做养分,不然灵脉会衰退。我们望鲸湾的灵脉能这么旺盛,就是因为一直按规矩来。”
商人看着书页上的灵脉光字迹,又看了看周围——渔民们都在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,孩子们在沙滩上笑着跑,海水清澈,灵脉藻泛着淡金光,一派安宁的景象。他沉默了一会儿,收起银子,叹了口气:“我之前在别的地方,也见过为了赚钱过度开采灵脉的,最后那地方的灵脉全毁了,海水都变浑了。看来你们是真的在乎这片海。”
“那当然!”胖子端着一笼刚蒸好的包子走过来,递了两个给商人,“先尝尝胖爷的包子,别光顾着谈生意。有话慢慢说,总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。”
商人接过包子,咬了一口,清甜的麦香混着豆沙的甜,还有一丝淡淡的凉意,确实比普通包子好吃。他放下包子,认真地说:“我是真心觉得灵脉珠是好东西,想把它做成首饰让更多人知道。要是不能多采,那能不能少采点?比如每月采三十颗,我都要了,价格按你们说的算。”
吴邪和众人对视一眼,都点了点头。鲛人首领这时也赶了过来,她刚从鲛人津回来,手里拿着一个用鲛绡做的小袋子:“我们鲛人津也有少量灵脉珠,可以每月给你们十颗,这样加起来就是四十颗,既能满足您的需求,又不影响灵脉。”
“太好了!”商人高兴地说,“那我们就这么定了!我每月来一次,取灵脉珠,再给你们送些城里的布料和点心,咱们互相换,怎么样?”
众人都笑了,胖子拍着商人的肩膀:“这才对嘛!做生意讲究个长久,不能只看眼前。以后您来,胖爷的包子管够!”
接下来的几天,众人开始准备和商人的合作。阿瑶负责设计新的灵脉珠饰品,她把望鲸湾的元素都加了进去——有海浪纹的吊坠,有渔船形状的手链,还有用灵脉珠和鲛绡线串的项链,精致又好看。顾砚则在《博物志》上记录下灵脉珠的开采和使用方法,还画了灵脉珠的生长周期图,方便大家按规矩开采。
吴邪和张起灵每天都会去海底查看灵脉珠的生长情况。灵脉泉周围的灵脉藻上,新的小灵脉珠已经开始冒头,泛着淡淡的银光,像刚睡醒的小星星。张起灵用指尖轻轻碰了碰一颗小珠子,银白光在指尖闪了闪:“还要两个月才能成熟,到时候正好给商人。”
“嗯,我们得记好哪些珠子成熟了,只采成熟的,别碰小的。”吴邪拿出一个小本子,上面画着灵脉泉的地图,每个成熟的灵脉珠都做了标记,“这样就不会弄错了。”
胖子则研究起了新的包子口味。他从商人带来的城里点心得到灵感,试着做了“灵脉珠桂花糕包子”——把桂花糕切碎了包在馅里,再混点灵脉珠粉末,蒸出来的包子带着桂花的香,甜而不腻。第一次蒸出来,他先给王婶尝了尝,王婶笑着说:“不错不错,比单纯的豆沙馅多了点香味,游客肯定喜欢。”
灵脉珠饰品的生意很快就做起来了。商人每月按时来望鲸湾取灵脉珠,每次都会带来城里的新布料和点心,还会给孩子们带些小玩具。阿瑶做的饰品在城里很受欢迎,不少人听了商人的描述,都想来望鲸湾看看,一时间,望鲸湾的游客更多了,渔民们也开始卖些自己织的渔网、捡的贝壳,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。
这天,商人又来取灵脉珠,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:“我在城里开了个‘望鲸湾灵脉饰品店’,把你们望鲸湾的故事写在店里,好多人都想过来看看!我还带了几个朋友,他们想和你们商量,能不能在望鲸湾开个小客栈,方便游客住。”
众人在包子铺里商量,渔民们都很乐意:“开客栈好啊!游客来了有地方住,还能多尝尝咱们望鲸湾的海鲜和包子,咱们的日子也能更热闹!”
“但客栈不能离灵脉泉太近,不然会影响灵脉。”鲛人首领提醒道,“最好选在沙滩东边,那里离灵脉泉远,又能看到海,游客住得也舒服。”
顾砚翻了翻《博物志》,补充道:“客栈的材料要用普通的木头和石头,别用灵脉相关的东西,不然会吸收灵脉力,影响周围的灵脉藻。”
“没问题!”商人的朋友笑着说,“我们都听你们的,一定不破坏望鲸湾的灵脉和环境。等客栈开起来,咱们一起把望鲸湾变得更好!”
接下来的日子,望鲸湾更忙碌了——渔民们帮着盖客栈,搬木头、砌石头,每个人都干劲十足;阿瑶忙着设计客栈的装饰,用灵脉纸剪了很多海鱼和贝壳的图案,贴在客栈的窗户上;胖子则研究起了客栈的菜单,除了灵脉珠包子,还加了“灵脉珠海鲜粥”“灵脉藻炒蛋”,都是用望鲸湾的新鲜食材做的,健康又好吃。
张起灵和吴邪负责监督客栈的建设,确保材料和位置都符合要求。每天傍晚,他们都会去灵脉泉查看,灵脉珠还在正常生长,灵脉藻泛着淡金光,海水依旧清澈,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。
客栈快盖好的时候,阿瑶把蜃楼镜放在了客栈的院子里,镜里循环播放着望鲸湾的美景——灵脉节的花灯、灵脉泉的金光、孩子们的笑脸、渔民们捕鱼的场景。游客们看到,都忍不住赞叹:“望鲸湾真是个好地方,又美又安宁!”
顾砚在《博物志》上写下了客栈建设的过程,最后一页,张华又留了新的字迹:“守护非禁绝,共生方长久;烟火盛,灵脉兴——张华留”。
吴邪看着字迹,笑着对众人说:“张华说得对,咱们守护灵脉,不是说不能用,而是要和灵脉共生,这样望鲸湾才能一直这么好。”
“没错!”胖子举起刚做好的灵脉珠海鲜粥,“以后胖爷要把望鲸湾的美食传遍天下,让所有人都知道,这里有最好的灵脉,最好的伙伴,还有最好吃的包子!”
客栈开业那天,望鲸湾又热闹了一场。渔民们放起了鞭炮,阿瑶在客栈院子里表演了用蜃楼镜织画面,胖子的包子铺前排起了长队,连鲛人首领都带着族人来祝贺,给客栈送了用鲛绡做的窗帘,淡蓝色的鲛绡在风里飘,像海水的波纹。
晚上,众人坐在客栈的院子里,看着海面上的星星,手里拿着灵脉珠包子,喝着灵脉珠海鲜粥,心里满是温暖。小海生和孩子们跑过来,给每个人送了一串自己做的灵脉珠手链,珠子上还系着小小的红绳,可爱极了。
“以后会有更多人来望鲸湾吧?”小海生仰着小脸问,眼里满是期待。
“会的。”吴邪摸了摸他的头,“但不管来多少人,咱们都会守护好望鲸湾的灵脉,让这里一直这么美,这么热闹。”
张起灵点头,看向远处的灵脉泉方向,那里的金光在夜色里格外明显,像一颗守护着望鲸湾的星星。他知道,未来的日子里,还会有更多像商人这样的人来望鲸湾,还会有更多新的变化,但只要他和吴邪、胖子、顾砚、阿瑶、鲛人首领还有望鲸湾的所有人一起,守着这份初心,望鲸湾就永远是这片温暖的烟火人间。
胖子突然拍了拍大腿:“对了!下个月商人说要带城里的戏班子来,给咱们唱大戏!胖爷到时候要做个特大号的灵脉珠包子,比客栈的桌子还大,让所有人都尝尝!”
众人都笑了起来,笑声顺着海风飘向远方,与海浪声交织在一起,像一首温暖的歌。客栈的灯笼亮着,映着院子里的蜃楼镜,镜里的望鲸湾美景在夜色里闪着光,和天上的星星、海面上的波光,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。
这不是结束,因为望鲸湾的故事还在继续——灵脉珠会继续生长,包子铺的烟火会继续升起,客栈的笑声会继续回荡,伙伴们的陪伴会继续温暖着每个日子。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,新的惊喜,但只要他们在一起,有望鲸湾的灵脉守护,有这份人间烟火,就足够了。
而在《博物志》的最后一页,那行淡灵光的字迹还在闪烁,像是在祝福,也像是在期待——愿这片海永远清澈,愿这群人永远相伴,愿这人间烟火,岁岁常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