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4章 沙篆秘语(2/2)
“这锁得用特制的钥匙。”老张盯着鱼形锁的背鳍,“盐工的后裔说过,他们的先祖会把钥匙做成比目鱼的样子,鱼鳞的纹路就是开锁的密码。”比目鱼突然跳上青石板,用背鳍在锁孔上蹭了蹭,锁身竟发出轻微的“咔哒”声,锁眼处的纹路开始转动,像在与鱼鳞产生共鸣。
青石板被撬开的瞬间,股浓烈的卤腥味扑面而来。底下是口方形的盐井,井壁的砖缝里,插着十几片比目鱼的鳞,每片鳞的背面都用朱砂画着符号,连起来是幅完整的制盐流程图。井底沉着个陶瓮,瓮口用红布封着,布上绣着条比目鱼,鱼嘴里衔着枚青铜钥匙。
“是盐工的‘传家瓮’。”老张小心翼翼地捞出陶瓮,红布一解开,里面露出卷泛黄的竹简,竹简上的隶书已经模糊,但“煮海为盐”“鱼鳞记时”等字样仍清晰可辨,“他们用比目鱼的活动规律来判断潮汐,鱼鳞上的符号就是潮汐时刻表。”
比目鱼突然跳进盐井。它用尾鳍拍打井壁的鳞片,朱砂符号在水光里亮起,映得竹简上的文字也跟着发光,原本模糊的段落渐渐清晰:“朔日取卤,望日成盐,鱼游则水丰,鱼沉则卤凝。”萧凡突然明白,那些被比目鱼引到此处的沙丘,位置恰好与竹简记载的取卤点完全对应。
夕阳斜照盐井时,比目鱼的背鳍突然泛出银光。它游到陶瓮旁,用吻部轻轻推着瓮底,瓮底竟弹出个夹层,里面躺着块巴掌大的盐晶,晶体内冻着条极小的比目鱼,鱼腹处的纹路,与青铜镜里的鱼群图案完美拼接。
“这是‘镇井鱼’。”老张捧着盐晶的手微微颤抖,“盐工们认为,比目鱼是海神的使者,能保佑盐井永不干涸。这晶里的鱼,怕是活了两千年。”比目鱼突然朝着盐井深处游去,在井底的阴影里,无数细小的银灰色影子正聚成一团,它们的背鳍同时亮起,与盐晶里的鱼产生共振,像在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应答。
收队时,萧凡把青铜镜挂在盐井旁的木杆上。镜面反射的夕阳里,比目鱼群正贴着水面游动,它们的影子在沙地上组成行流动的篆字——那是竹简末尾缺失的段落,记载着盐工们发现的新盐田位置。比目鱼突然朝他摆了摆尾,转身游向深海,尾鳍划出的水痕里,浮出片新的鱼鳞,落在他的标本袋上,像枚盖在秘密之上的印章。
三个月后,考古队根据沙篆的指引,在附近发现了完整的汉代盐场遗址。盐井旁的木杆上,挂着个新的标本袋,里面装着片带月牙疤的鱼鳞,袋口系着的红绳上,拴着块小小的盐晶,阳光透过盐晶,在沙地上投下条游动的比目鱼影子,仿佛还在低声诉说着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潮起潮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