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> 第371章 盐潮笺·虫痕

第371章 盐潮笺·虫痕(2/2)

目录

小女孩把玻璃罐放在树根下,罐里的鱼苗游得欢实,尾鳍上的环纹在日头下泛着光,九十道旧纹和两道新纹叠在一起,像串起来的小铜钱。徐老人抹完最后一个树洞,往树上洒了些苦楝叶煮的水,说:“这样虫就不敢再往树里钻了,苦楝树活了,稻苗才有指望。”

可过了三天,萧凡去看稻苗时,发现有些稻穗开始往下垂,穗粒空瘪瘪的,扒开穗壳一看,里面爬着几条黑褐色的虫,比盐稻螟粗一半,正啃着稻粒。“这不是盐稻螟!”他喊徐老人过来,“这虫有硬壳,还会飞。”

徐老人蹲在稻穗旁看,指腹蹭过虫壳——壳上有三道黄纹,是“稻象甲”。“这东西比盐稻螟更麻烦。”他皱着眉翻抄本,“抄本里写‘稻象甲食穗,需用桐油拌谷壳诱之’,桐油味香,虫闻着会往谷壳里钻,然后一把火烧了。”

可村里现在没人种桐树,哪来的桐油?老张突然拍了下脑袋:“村西头老油坊里有!去年我去帮工,见他们榨完菜籽油,还剩些桐油渣,说不定能用上。”

众人往老油坊去时,日头正烈,油坊的门虚掩着,里头飘着股桐油的香。老油坊的掌柜听说要除稻象甲,从墙角拖出个木桶:“这是去年的桐油,没卖完,你们拿去吧。”

徐老人把桐油倒在盆里,拌上谷壳,搅成糊状,撒在稻穗下。刚撒完,就有几只稻象甲从稻穗上飞下来,落在谷壳上啃,啃着啃着就不动了——桐油有毒,虫吃了就死。

小女孩抱着玻璃罐蹲在旁边看,罐里的鱼苗贴着罐壁,尾鳍上的环纹映着桐油的光,竟泛出层浅黄。萧凡摸着稻穗的茎,穗粒比刚才硬实了些,他想起徐老人说的“护楝才能护稻”,突然觉得,这盐田的事从来不是孤立的:苦楝树要护,卤池要守,连不起眼的谷壳都能派上用场。

徐老人坐在田埂上,把稻象甲的样子画在抄本上,旁边写着“桐油拌谷壳诱杀”。抄本的新页上,从“穗语”到“虫痕”,已有二十一页记录。他用手指敲着抄本轻声说:“这些虫啊,也是盐田的一部分,老盐工们不是在跟虫斗,是在跟盐田的脾气磨合——知道虫什么时候来,往哪躲,才知道该怎么对付。”

萧凡望着盐田,日头洒在稻穗上,穗粒泛着光,风一吹,稻穗“哗啦啦”响,像在跟人说悄悄话。苦楝树的影子落在卤池里,和桐油的光、盐母晶石的光点连在一起,在水面映出个“和”字。他突然明白,所谓传承,不只是记着老法子,还要懂变通——苦楝叶不够了用烟骨粉,桐油找不到就想别的招,只要心里装着盐田,就总有办法。

夏风带着桐油的香掠过盐田,卤池的水轻轻晃了晃,像在点头。萧凡知道,这故事还长,等秋天稻成熟时,说不定盐田的哪粒稻又会留记号,是老盐工们的提醒,也是这盐田自己的心思。

只要有人懂这虫痕,这盐田就永远长得出好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