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3章 驯鹿之契(2/2)
老周立刻调配保护壳材料,他把冰水晶粉末倒进装有火苔黏液的桶里,又加入少量雾林绿泉的水土衣提取物,搅拌成糊状。萧凡和艾拉则拿着特制的喷枪,将糊状材料均匀地喷在冰核表面。没过多久,一层透明的冰壳就形成了,在极光的映照下泛着淡蓝色的光。“这样冰核就不会继续融化了,”艾拉摸着冰壳,脸上露出笑容,“银角和雪蹄好像也放心了,一直在旁边打转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团队分成两组工作:萧凡和老周继续在冰核周围搭建冻土锚,扩大保护带的范围;林夏和艾拉则带着银角和雪蹄,去寻找散落在苔原上的驯鹿苔幼苗,把它们移栽到保护带里。让林夏惊喜的是,移栽后的幼苗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,原本枯黄色的叶片渐渐恢复了银绿色,甚至有几株冒出了新的嫩芽。“这是因为保护带里的温度比外面稳定,融水也能及时渗透,”林夏拿着检测仪,看着屏幕上的数据,“驯鹿苔的活性已经提高了25%,再过几天,应该就能吸引驯鹿群回来了。”
第五天傍晚,天空中的极光格外明亮,绿色的光带在头顶不断变幻形状。忽然,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“叮当”声——那是驯鹿脖子上的铃铛声。艾拉立刻站起来,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:“是驯鹿群!它们真的回来了!”林夏和萧凡也放下手里的工作,只见一群驯鹿在银角和雪蹄的带领下,慢悠悠地走进保护带,低头啃食着新鲜的驯鹿苔。阳光透过极光洒下来,照在驯鹿的角上,泛着金色的光芒,整个驯鹿坪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。
离开驯鹿坪的前一天,团队在冰核旁埋下了第十二块“共生晶碑”。碑体正面刻着驯鹿和驯鹿苔的图案,背面刻着林夏新写的句子:“极光的绿,是冻土的心跳;驯鹿的铃,是苔原的欢歌。”艾拉送给他们每人一个用驯鹿角雕刻的小挂坠,里面封着一小撮新鲜的驯鹿苔:“只要把挂坠放在低温环境里,驯鹿苔就能一直保持鲜活,就像我们在苔原上的约定。”
“探索号”驶离苔原港口时,林夏站在甲板上,望着逐渐远去的极光。萧凡走到她身边,递给她一杯热姜茶:“下一站是澳洲的‘红土荒原’,科考站的梅森说那里的猴面包树因为干旱,根系都快枯死了,我们在雨林用的吸水土衣技术,或许能帮到它们。”林夏接过热姜茶,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,她翻开爷爷的日记,在最新一页写下:“苔原的银,是极光的诗,下一站的红,是荒原的歌。”
航行途中,陈禾拿着刚检测完的猴面包树样本走进驾驶舱:“红土荒原的土壤保水性极差,每年的降雨量还不到200毫米,猴面包树的根系虽然深,但也吸不到足够的水分。”萧凡接过样本,仔细观察着树干的横截面:“我们可以把晶坯做成‘储水根’,埋在猴面包树根系周围,再用吸水土衣纤维连接,这样就能把雨水储存起来,慢慢供给树木。”林夏靠在窗边,看着窗外的大海,忽然觉得这场跨越四季的探索之旅,因为每一次与自然的相守,都变得更加温暖。
夜晚,“探索号”在印度洋上航行,天空中没有极光,却有漫天繁星。萧凡和林夏一起坐在栏杆旁,望着远处的星空。“你说爷爷当年有没有见过这么美的星空?”林夏轻声说,萧凡握住她的手,温柔地说:“他肯定见过,而且他一定知道,我们会带着他的理念,把这份守护,带到更多地方。”
林夏低头看着爷爷的日记,在最新一页画了一棵猴面包树,旁边写着:“每一次迁徙的回归,都是生命的渴望;每一次跨越的脚步,都是约定的延续。”她知道,只要团队还在一起,这场与自然的共生之约,就会穿过荒原与星空,去往每一个需要守护的角落。而下一站的红土荒原上,正有一场关于红色的奇迹,在等待着他们去开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