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> 第494章 雨林的万物图鉴

第494章 雨林的万物图鉴(2/2)

目录

听到消息,村民们都很兴奋,老吴特意去采摘了最新的生态茶,准备送给来学习的人。分享会那天,萧凡带着《雨林生态报告》和“万物图鉴”,给参会的人讲述保护故事:从生态廊道的搭建,到跨村联防的建立,再到物种数据库的完善,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村民的参与。叶知澜则播放了访客提交的蓝喉蜂虎视频、孩子们的雨林手账片段,当画面里出现小麂一家穿过廊道的场景时,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。

分享会结束后,好几个县的保护站都来联系萧凡,想邀请他和叶知澜去指导工作。其中一个县的保护站负责人说:“我们那里也有片雨林,就是不知道怎么调动村民积极性,你们的经验太有用了。”萧凡和叶知澜商量后,决定分批次去指导,还带上了老吴和阿杰——老吴能分享生态种植的经验,阿杰则可以教他们用红外相机监测物种。

第一次去外县指导时,老吴特意带上了“万物图鉴”。看到当地村民不知道如何识别保护植物,他翻开手册,指着翅荚香槐的插图说:“这种树的叶子是椭圆形的,花是白色的,你们看林子里有没有,要是有,可不能砍。”阿杰则现场教他们安装红外相机,调整角度和灵敏度:“相机要对着动物常走的小路,高度离地面一米左右,这样拍得清楚。”当地的村民学得很认真,有个大叔说:“原来保护雨林还有这么多门道,以后我们也照着做。”

等萧凡他们回到雨林,发现数据库又新增了不少记录。研学营的访客拍到了金斑喙凤蝶的幼虫蜕皮过程,邻村的联防队员记录到蓝喉蜂虎在沙坡筑巢的场景,甚至还有周边乡镇的村民,看到手册后发来照片,询问当地发现的物种是否在保护名录里。叶知澜笑着说:“咱们的数据库,已经成了周边地区的‘物种参考书’了。”

年底整理数据库时,萧凡统计了一下,全年共新增物种记录42种,其中包括3种三有保护动物、5种珍稀植物,访客提交的观察记录占了近三成。他把这些数据整理进新一期的《雨林生态报告》,还在扉页加了一张“雨林物种分布地图”,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各种动植物的活动区域。

新年第一天,守护站举办了“万物图鉴分享会”。村民们、研学营的老访客、外县保护站的代表都来了,大家围坐在一起,翻看最新的图鉴,分享各自的观察故事。小诺抱着新做的手账,指着里面的蓝喉蜂虎插图说:“今年我还要来,希望能拍到它们的幼鸟!”老吴则跟外县的代表约定,等开春了,要带他们去看基地新培育的翅荚香槐幼苗。

萧凡站在人群中,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,又望向窗外的雨林。晨光里,蓝喉蜂虎从枝头飞过,翅膀划出一道青蓝色的弧线,透明新米虾在溪水里轻轻游动,翅荚香槐的幼苗在微风中摇晃。他忽然觉得,这本“万物图鉴”和数据库,不仅记录着雨林的物种,更记录着一群人对雨林的热爱与守护——而这份记录,还会随着更多人的加入,一直延续下去,写满雨林的春夏秋冬,写满万物的生生不息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