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其他小说 > 穿越异世界的林小姐 > 第415章 白露

第415章 白露(2/2)

目录

离开茶园时,周阿婆给我们装了满满一袋白露茶,“你们带着喝,要是喝完了,就来东山找我。”我们谢过周阿婆,往甪直古镇走——听说那里的白露米酒最有名。

到了甪直,天色已经有点暗了。古镇的石板路上,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摆着酒坛,有的刚装了糯米,有的已经封了口,坛口都贴着红纸,写着“丰收”“吉祥”等字样。我们走进一家院子,主人是位头发花白的阿婆,正往酒坛里加酒曲,“这是咱们甪直的白露米酒,用太湖的泉水、本地的糯米,按古法发酵,酒精度低,甜得很。”阿婆给我们舀了一勺刚酿的酒汁,递到我们面前,“你们尝尝,要是喜欢,就带点回去。”

酒汁刚进嘴,就觉得清甜爽口,带着糯米的香气,还有点湖水的清润,一点都不辣。林欢从布包里掏出片松灵脉针叶,放进酒坛里,“阿婆,这针叶能帮着酒发酵得更好,还能让酒香更浓。”阿婆半信半疑地看着针叶,不一会儿,就见酒坛里泛出缕淡绿光,酒汁的香气也更浓了,阿婆惊喜地说:“真是个好东西!明年我酿米酒,一定得找片这样的叶子。”

我们在阿婆家里坐了会儿,听她讲甪直酿米酒的习俗,“以前家家户户酿米酒,都是为了白露这天招待客人,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会酿的人也少了。”阿婆的语气里带着点感慨,“不过每年白露,我还是会酿几坛,等着孩子们回来喝。”青禾听了,从灵脉图鉴里掏出张画着全家福的纸,递给阿婆:“阿婆,这是我画的,您贴在酒坛上,孩子们看到了,就会早点回来。”阿婆接过画,眼眶有点红,“谢谢你,小姑娘,我一定贴。”

离开甪直时,阿婆给我们装了满满一坛米酒,“你们带着喝,明年白露再来,我给你们酿新的。”我们谢过阿婆,往太湖边走去——阿福伯说,傍晚的太湖最美,还能看到渔民收网。

到了渔港,果然见渔民们正忙着收网。夕阳把湖水染成了金红色,渔网从水里拉上来,银鱼、白虾在网里蹦跳,闪得像金红色的水里撒了把碎银。阿福伯站在船头,手里握着渔网的绳子,笑着喊我们:“快来看!今天的收成好得很!”苏桃往水里望去,见贝灵脉的蓝光缠着渔网,帮着把漏网的小鱼送回湖里,“贝灵脉在帮渔民留着鱼苗呢!”阿福伯听了,对着湖水作揖:“多谢贝灵脉保佑!”

青禾坐在岸边,把今天的见闻都画进了灵脉图鉴:祭禹王的供品、茶园的白露茶、甪直的米酒坛,还有贝灵脉护着的渔网。她画得认真,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,混着湖水的浪声和渔民的笑声,格外动听。林欢坐在她旁边,把今天收集的信物——片白露茶叶、块海棠糕的酥皮、张米酒坛上的红纸,都小心地夹进图鉴里,“这样以后翻到这页,就像又回到了苏州的白露。”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星星开始在天上眨眼睛。我们坐在岸边,看着渔民们把渔获装进竹篓,听着他们聊着今年的收成,心里格外温暖。阿福伯给我们装了些银鱼和白虾,“带回去尝尝,太湖的鲜货,过了这季就没这么鲜了。”苏桃接过竹篓,往里面放了片桃灵脉粉瓣,“这样能保鲜,你们也留些,慢慢吃。”

离开渔港时,阿福伯和渔民们站在岸边送我们,“明年白露,你们一定要来啊!”我们挥着手答应,心里满是不舍。走在回客栈的路上,夜风裹着太湖的水汽和桂花的香气,吹在脸上格外舒服。青禾抱着灵脉图鉴,靠在我肩上睡着了,嘴角还带着笑,想来是梦见了今天的热闹。

回到客栈,我们把阿福伯送的银鱼和白虾煮了锅汤,加了点周阿婆送的白露茶和甪直的米酒,汤刚煮好,香气就飘满了整个房间。我们围坐在桌前,喝着汤,聊着今天的趣事,感觉格外幸福。苏桃举起碗,“为了苏州的白露,为了灵脉的守护,干杯!”我们也举起碗,汤的鲜、茶的醇、酒的甜,混在一起,是白露最难忘的味道。

夜深了,我躺在床上,摸着胸口的桃灵脉玉佩,上面还沾着太湖的露水和茶园的茶香。我想起今天祭禹王时的庄重,采茶时的惬意,酿米酒时的温情,还有渔民们的热情——苏州的白露,因为灵脉的守护,因为这些可爱的人,变得格外温暖。我知道,明年白露,我们一定会再来,再来听昆曲、喝白露茶、酿米酒,再来续写我们与苏州、与灵脉的故事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