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6章 万名学子援三韩(2/2)
三日后的黎明,高句骊城南门的吊桥尚未完全放下,一万余名学子已背着书箧在城下整队。年纪最小的不过十三岁,还带着稚气的面庞被晨露打湿,却紧攥着杨帆亲赠的《政论初阶》;年长些的二十余岁生员,则腰悬佩剑,行囊里装着丈量土地的绳尺。陆霆宇策马巡视时,见队列末尾有个跛足少年正费力地调整书箧背带,便翻身下马将自己的备用马匹牵了过去:“此去带方郡需行两月,莫要累垮了身子。”
护送队伍行至浿水渡口时,正遇上游暴雨导致河水暴涨。陆霆宇亲自率队砍伐岸边的巨木搭建浮桥,让学子们踩着捆扎结实的桦木筏分批渡河。有位姓王的老秀才不慎落水,被两名亲卫及时救起,陆霆宇当即命人升起篝火,让浑身湿透的老者围着篝火取暖,还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一半。
行至盖马高原时,突遇暴风雪。陆霆宇果断下令扎营,让士兵们用牦牛皮搭建临时帐篷,又将随身携带的烈酒分发给众人驱寒。夜里他亲自巡营,发现有个学子因寒冷瑟瑟发抖,便解下自己的披风盖在他身上。当学子惶恐推辞时,他只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:“你们是玄菟的希望,冻坏了可如何是好?”
两月后的清晨,带方郡城外的官道上扬起烟尘。郭嘉正斜倚在一棵老槐树下,手里把玩着酒葫芦,见远处旗帜上的 “玄菟” 二字越来越清晰,便直起身对身旁的戏志才笑道:“奉孝可知,杨郡守为了这些学子,竟把库房里的陈年阿胶都搬出来了。” 戏志才轻摇羽扇,目光落在缓缓靠近的队伍里那些背着书箧的身影上:“玄菟文风素来不盛,能凑齐这万余名可塑之才,杨帆倒是下了苦功。”
交接仪式在带方郡府衙前的广场举行。陆霆宇将名册双手递上时,郭嘉突然凑近低声道:“听闻鲜卑轲比能部近日在边境异动,校尉返程需多加小心。” 陆霆宇颔首应下,目光扫过广场上整齐列队的学子们,他们虽然面带疲惫,眼神却依旧清亮。
郭嘉等人早已为学子们做好了细致安排。带方郡城被划分为十二个学区,每个学区都设有临时学舍,屋内的案几上整齐摆放着笔墨纸砚,墙角还堆着新伐的木炭。徐庶亲自带着工匠检修屋舍,见有间学舍的屋顶漏雨,当即让人搬来茅草修补;沮授则在账簿上仔细核对各学区的粮秣数量,连每日的菜蔬种类都做了详细规划。
分配学子时,郭嘉特意将那名跛足少年分到了自己负责的学区:“你虽行走不便,却在名册上批注擅长算学,正好帮我核算各乡的赋税账簿。” 少年捧着分配文书的手微微颤抖,讷讷道:“学生…… 学生怕难当此任。” 郭嘉大笑着拍他的后背:“无妨,我带方郡的账册虽繁,却也难不倒有心之人。”
戏志才负责的学区多是来自辽西的流民子弟,他特意让人在学舍旁开辟了菜园:“尔等既要习文,亦要知稼穑之苦。” 每日清晨,他都会带着学子们下地劳作,午后则在树荫下讲授《商君书》,讲到兴头上便解下腰间的酒囊递给身边的学子:“来,饮一口助助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