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血泪葫芦弯 > 第第265章 年前慰问

第第265章 年前慰问(2/2)

目录

太阳渐渐升高,雪粒子停了,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下来,在地上织出碎金似的光斑,映得对联上的“福”字格外红,像燃着的小火焰。到军烈属李大爷家时,东子刚把鞭炮挂在门框上,李大爷就从屋里出来了,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,胸前的军功章在阳光下闪着光,像颗小太阳。“你们来啦!”他声音洪亮,底气十足,接过水灵递来的鱼肉,鱼身上的霜还没化,凉丝丝的,却透着新鲜。李大爷指着墙上的照片,照片里的年轻人穿着军装,笑容明亮得晃眼:“我儿子要是还在,看到村里这么热闹,肯定高兴,他最盼着大家过好日子了。”秀秀把年画贴在照片旁边,指尖轻轻碰了碰照片的边缘,轻声说:“大爷,我们都记着他呢,您要好好保重身体,新年添福气。”

鞭炮“噼里啪啦”响起来,红色的纸屑落在雪地上,像撒了把桃花瓣,烟雾裹着年味散开,飘得满巷都是,连空气里都带着甜。李大爷站在门口,看着他们骑车去往下一家,眼角悄悄湿了,抬手用袖子擦了擦,又笑着朝他们喊:“路上慢点!新年快乐!”

从上午到下午,三辆三轮车在村里转了个遍,竹筐里的东西越来越少,空出来的地方渐渐积了层薄雪,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,连冻红的鼻尖都透着喜气。路过村头的老槐树时,新宇突然指着远处喊:“你们看!张婶家的灯笼挂起来了!”东子抬头望去,红灯笼在风里晃悠,像一团团跳动的火,把半边天都映红了,连树上的雪都像是暖了几分。水灵笑着说:“等我们送完最后一家,村里的灯笼肯定都挂起来了,到时候比现在还热闹,走夜路都不用打手电。”

最后一站是五保户刘爷爷家,送完东西出来时,天已经擦黑了。村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,昏黄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,映出人们贴对联、包饺子的身影——有人举着对联比位置,有人擀着饺子皮,连孩子都在旁边帮忙递馅儿。擀面杖“咚咚”的声音混着孩子的笑闹飘出来,暖得人心尖发颤。东子推着自行车,看着眼前的景象,突然说:“你看,咱们这一趟没白跑,你看王奶奶、李大爷的笑,比啥都强。”秀秀点点头,呵出的白气裹着满足,在冷空气中慢慢散开:“可不是嘛,这年味儿,就是靠咱们一起凑出来的,你送点礼,我添句祝福,就暖起来了。”

晚风里飘来饺子的香味,混着酱油和醋的气息,勾得人直咽口水。新宇把空竹筐叠起来,突然想起什么,从棉袄内兜掏出几颗水果糖,糖纸在灯光下亮晶晶的,像小镜子,分给东子和秀秀:“这是王奶奶塞给我的,说让我们甜甜蜜蜜过年。”三人站在路边,剥开糖纸把糖含在嘴里,甜味在舌尖慢慢散开,从嘴里暖到心里。他们看着村里的灯光一盏比一盏亮,听着远处偶尔传来的鞭炮声,都笑了,笑声在巷子里飘着,和年味融在了一起,像首暖融融的歌。

葫芦湾的年,就这样在一袋袋带着温度的米面里,在一幅幅映着笑脸的年画里,在一声声裹着真心的祝福里,热热闹闹地来了——像雪地里的炭火,烤得人心里暖;像窗台上的灯笼,照得路里亮;更像乡亲们手里的糖,含在嘴里甜,记在心里暖,把整个村子都裹进了年的温柔里。

目录
返回顶部